•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和你在一起 有安定的力量

小社区发挥大团队精神,从配合到承担,人人心手相连,串起社区的爱与善。志工林罗娜用心带动与陪伴、培养人才、传承法脉,让志工勇于学习承担,永续推动慈济志业于社区。
林罗娜(左二)与志工到社区关怀年长志工。 【摄影:江妙珍】

从个人的参与,到走入社区当组长、影响自己的家人,进而转换跑道当起教育干事,一转眼就是十四个年头。这一路走在菩萨道上,慈济志工林罗娜(慈娴)还是一样坚守初发心,精进不懈。慈济的大小活动,从教育、慈善访贫、环保推动、到经藏演绎等,都有她的一分力在。

2005年,经学校的同事暨慈济志工李薇妮的接引,林罗娜就参与慈少团当队辅。从活动中,她学习如何与慈少孩子沟通,协助设计流程、功能分工等筹备工作。
 
◎ 社区大姊 亲力亲为

志工林罗娜(左一)陪伴慈少团到麻坡狮子会洗肾中心参访,让慈少学习付出关怀。【摄影:江妙珍】

2010年尾,林罗娜返台受证;2011年,她承担巴冬社区组长之岗位,志工杨云清(虑婷)说:“罗娜师姊像我们的大姊一样,很照顾及关心我们,所以她做什么,我们跟就对了。”

大姊的角色,让她对社区有着一股浓浓的“家乡情、人情浓”的感受。因为她的亲力亲为,让社区组员看在眼里,因此,举凡她一呼,社区就全力总动员来配合。

她说:“早期大部分的志工都是来自其他社区,有距离上及人地生疏的问题。”所以给予“陪伴、依靠、鼓励,是她多年来做组长的心得。

个性较理性的她,在投入社区后,让她有更多的感想与体会。她表示与志工的互动较多,彼此碰面的机会也多,藉由办活动也增加彼此的情感。但有感于社区要普遍化,就需要由当地的志工来发心推动。故她发现唯有培养在地志工,才能凝聚该区的力量,以及能有效率去推动志业。

权威无法使人顺从,以身作则、以爱待人,才能带动团队合作。她说:“巴冬区都是婆婆妈妈居多,比较不善于策划。”这位大姊,不仅扮演好她的角色,也尽心尽力让组员一起来参与,学习承担,让人人可以发挥各自的良能。

◎ 团队力量 社区邀约

巴冬共修处启用典礼,林罗娜(前排中)与当地志工一起合照。【摄影:黄渼珍】

每逢浴佛典礼,她会带动社区志工一起出来宣导。只要能走出去,就有机会向会众讲解,让更多人了解浴佛的意义。

她说:“浴佛典礼是共聚善念,越多人参与越好。”

采取列车邀约的方式,对该社区而言的确相当困难。一辆巴士需要四十人,假如人数不够该怎么办?

她表示刚开始都是心惊胆跳,担心无法凑足一辆巴士的人数。所以,志工就积极到各小镇的学校、商店、住宅区邀约,才勉强凑足一辆巴士到浴佛会场。她说:“透过宣导,邀约会众到现场,他们就能亲身去了解及感受;之后,他们也会帮忙宣传及分享所闻所见。”

只要有心就有力,一个人的力量有限,需靠更多志工齐来号召,大家口口相传,从一辆到两辆列车,出席人数越来越踊跃。近来,大家更善用网路工具,方便又有效,让这股善的力量犹如涟漪般逐渐扩大。

◎ 社区同心 爱的连结

善是智慧、爱是造福;有爱有善,福慧双修。大家一条心,鼓舞了彼此,串起了一个个爱的连结,从2015年开始,筹募麻坡静思堂建设基金,她与社区团队为这个家而努力。

2016年7月在杏坛服务届满,她获领政府所给予的恩俸金。在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之余,她有个心愿要为妈妈捐荣董植福,妹妹林晓微得知她的心意后,也表示愿意尽一分力,于是,两人合心协力为妈妈圆满这件好事。
 
当妈妈郑秀英得知女儿们的孝心,非常认同姊妹俩的做法。其实,之前妈妈也拿出平时储存的马币五千令吉捐助静思堂的建设。妈妈认为有舍有得,不用执着于任何金钱或物质。如今自己身体很健康,这就是最大的财富。

行善、行孝不能等。之后,姊妹俩再次相约,以爸爸的名义捐一个荣董。

杨云清(右)看见林罗娜用心带动,心有所感,所以她做什么,她都愿意配合。【摄影:江妙珍】

虽然巴冬社区地属郊外小镇,志工近四十人,大部分是家庭主妇或在家做代工、打工族、务农以及用劳力拼小事业,但是人人卯足全力,广邀会众汇聚善的力量,形成一股爱的涟漪。

先生中风,无法工作,志工杨云清在家里替人缝制衣服,每月赚取区区的马币几百令吉。当社区有活动时,她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给予全力的配合。

她说:“省吃俭用,就可以付出一点。”她勤俭持家,累积小数额捐作善款。

静思堂是大家未来的“家”,除了之前每月固定捐助心莲花瓣,杨云清也参与一份林罗娜推动的“聚福荣董”(注)。每逢有家人生日,或孩子们要为她庆生,她都会鼓励或请他们布施,重要的是将庆生的钱省来捐入静思堂,更为有意义。

她很感恩林罗娜的带动,极力配合她的时间,让她家业及志业都能兼顾。

◎ 以法应对 福慧双修

“如果今世不加紧入法,下一次可能遇不上佛法;我深信佛法会种入八识田中,带到下一世去。”

遇到人事的考验,她认为这是要学习的功课。没有对与错,她总是告诉自己要放下,过了就算了。

林罗娜认为自己智慧不足,所以坚持参与读书会。【摄影:黄佩思】

自认智慧不足的她,坚持一定要读书,一定要闻法。她表示在做慈济事,如果没有一些法在支持,就会起烦恼心;如果入法就会懂得应对,学习赶快转念、放下。

承担导读人、全勤出席每个月的大组读书会,她也积极邀约社区志工一同参与。她表示社区志工多是环保志工,若人人只愿做快乐志工,没有入法,很快就会退转。

林罗娜为人简朴、少欲知足,为了成就载送更多的社区志工,她购买了一辆七人轿车,以方便慈济活动用途。

几年前,和气团队曾推荐她当教育干事,但当时她还在教书,加上社区还没有正式上轨道,故婉拒了此任务。如今她退休了,有较多时间来付出,所以,答应协助推动教育志业。2018年,她转换跑道,正式卸下社区组长的身份,承担教育干事之岗位。虽然社区组员表明不舍得,但经她分析并说明,彼此达成共识,希望借此培养更多人才,互相来学习及承担。这样的角色转换,在她的陪伴下,社区一群娘子军也出来学习承担,串连起社区的爱与善。

她希望教育志业也可以落实社区化,因此,举办了社区亲子班;承接教育志业的行政工作,如新生报名、表格统筹、联络及开会等。

有用的生命才有价值。她说:“人能够做时,就要不断付出,不要浪费生命。”因此,她把握分秒,善用时间,带动社区齐成长,让慈济精神遍洒社区。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