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手术,让许登源的生命自那一刻起,跟从前全然不同。她失去了声音,却在无声之中听见了那最真实的自己……
“失去了声带,我听见了内心的声音……”—— 许登源
2023年2月16日的一场手术,让许登源的生命自那一刻起,跟从前全然不同。她失去了声音,却在无声之中听见了内心最真实的自己。
曾经,她深陷惶恐而不知所措,因为那个熟悉的世界,忽然变得那么陌生。手术之后,哪怕做一件最平常的小事,也必须倚赖他人陪伴。许多生命中的“第一次”,她都必须重新学习去面对。
她曾沉默无声,如今却以行动为声,诉说着最感动人的故事。
她曾害怕孤单,如今却学会坚强走下去。
今年六十二岁的许登源表示:“我的余生,不能再留白。”一场无常的生命功课,反而让她看见人生的方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 无常 悉现在前
见牙不见眼的笑容,仿佛是许登源的专利,令人过目不忘。第一次遇见她,那样的笑容立即烙印在记忆里。
2022年初,许登源被诊断患喉癌。当时的她,内心宛如天崩地裂。面对病魔,幸有女儿坚定地陪伴,一一寻访名医,安排治疗方案。自此,她展开为期一个多月的放射与化疗的疗程。期间剧烈的副作用令她难以忍受,颈部灼热如火、口腔干痛、吞咽困难。她不得不服用吗啡、贴药止痛,好不容易撑过那段难熬的时光。
在最深的谷底,她遇见志工周珊珊(明含)。那时的许登源渴望多了解佛法,周珊珊与她分享慈济不仅是个佛教修行的团体,更鼓励人人当“人间菩萨”,为苦难众生拔苦予乐。
当时许登源的心理充满疑惑:“佛教不就是拜拜、念经、祈福、添油来保佑家人平安吗?什么是'人间菩萨'?”
尽管身心饱受病痛煎熬,她渴望寻找“人间菩萨”答案的心念极其强烈。周珊珊没有说教,只有温柔的陪伴。借书给她看、分享证严法师开示和志工们付出的影片,陪她一步步往佛法里去探索。
影片中,看到志工无私的奉献精神,即使累了,脸上始终保持着灿烂的笑容,深深触动她的心。她决定踏出那一步,加入慈济,去体会助人的喜悦。
◎ 考验 卷土重来
然而,病魔并未就此放过她。2022年尾,癌细胞复发,医师必须切除双侧声带,并在颈部开一个永久造口。这意味着,她从此失去说话的能力,呼吸也必须经由人工气管。
“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手术后的她,需要长时间吸除浓痰、颈静脉爆裂紧急开刀、移植肠道修补咽喉,多次手术让她几乎动弹不得,甚至无法自行走动,那是她最脆弱与无助的日子。
休养三个月后,虽然身体痊愈是漫长、痛苦的过程,但在内心深处,有一股不服输的力量;在亲友的扶持与无私的爱中,她慢慢站起来,重新学习走路、适应新的呼吸法与生活方式。
最初两个月,内心充满恐惧。因为无法说话,她不知道遇到困难时该怎么办,每一次出门都需要人陪伴。直到第三个月,许登源终于鼓起勇气,独自开车外出,那是一个重生的时刻。
为了防备不时之需,贴心的女儿为她制作了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我失去了声音,请联络xxxxxx。 ” 在过程中,有两次经历,深深考验她的胆量与应变能力。她拿起手机,以简讯求助,化险为夷。这些经历大大增强了她的信心,即便无声,她仍能独当一面,解决问题。那张女儿准备的小卡片,至今她从未真正用过。
◎ 听见 愿力回响
历经第二次的考验,她在毅力与信念的呼唤下,告诉自己:“不可轻言放弃。因为在慈济,我找到了心的方向。”
虽然无法用语言传达,她改用简讯与录音发声,将慈济的使命与爱传递出去,邀请更多人一起来行善。某次培训课上,讲师一句“我发愿……”点燃了她心中的火花。于是,她把简讯改为:“我发愿,帮助更多需要的人。”“我发愿……”这三个字,成了她的新声音,也获得了很多亲友的共鸣与回响。纵使无声,她也能被听见;即便没有语言,也能感动人心。
有人问“失声了,你获得了什么?”
她沉思了片刻,然后拿起画板,写下两个英文单词:“No conflict(没有冲突)”她觉得生气的时候,无法用语言表达怒气,反而少了冲突与争执。沉默,带来的是多一分平静与宽容。
◎ 家访 学习更多
最初,她对于走入家庭访视抱有诸多顾虑,担心卫生条件不佳,或会引发造口感染;因此,她当初的活动范围仅限于静思堂。
志工深知,在菩萨道上,唯有走进社会暗角,才能真正学习与成长。于是,他们细心地挑选适合的访视对象,耐心陪伴她,一步一步引导她迈出那一步。
每一次踏进一户人家,她看到的从来不是贫困的躯壳,而是在苦难中仍旧坚韧发光的生命。她看见:年长者无奈的孤寂、病痛者默然的坚忍、单亲母亲疲惫却坚韧的身影。
在每个家庭里,她见到的不只是物资或金钱的补助,而是那份心灵陪伴的温度。她不再仅仅是给予者;在慈悲、智慧与感恩中,她自己也日益成长。
有一位罹患癌症的印裔妇女照顾户,未曾受过教育;在许登源的陪伴下,一步步迈向康复之路,两人互相鼓舞。登源虽受高等教育,却无法说话,彼此都有缺憾,如何在不完美中互补互解?在团队的协助下,许登源将心中的话写在画板上,再透过团员口中传达给照顾户,使这条无声之路更具温度与力量。
生命旅程中最令人赞叹的,是她内在的蜕变。曾经那个需要被鼓励的人,如今已成为鼓励他人的力量泉源。
◎ 回顾 自我期许
回首一路走来,她的心,满是感激与谦卑。慈济教会她倾听、让她放下执着。曾几何时,一句话得不到理解,她可能整日纠结不放;如今,她提醒自己:改变,从自己开始。
记得有一次家庭争执,那晚她辗转难眠,心中有怒也有伤。第二天,她选择退一步、选择平静,更选择走出去,主动化解。这样的内在力量,是之前从未想过自己能拥有的。
许登源母亲的离世,是她生命中最深的痛。但在那段悲伤中,有一个感人转折点,在母亲的追思会上,社区安排了慈济的诵经活动,这举动触动了她的家庭。那一刻,她的家人打开了心门,全心全意支持她投入慈济大家庭。
“妈妈,你在慈济的专注与付出,我都看在眼里,我支持你。”儿子的肯定,是她前行的最大动力。其他家人则默默支持,她知道,或许他们尚未见到她真正的蜕变。但她明白:这条道路,不为被看见,而是为了持续在自己心里扎根、等待美丽的果实。
●
如今,正准备接受受证的她将飞往台湾接受证严法师的祝福。这是癌症康复后的第一次飞行,她有些担心陌生环境会带来的挑战,但她不再退缩。她说:“我愿意一步一步超越自己。
只要能走在菩萨道上,所有的害怕,都值得克服。”
她曾经不明白什么是“人间菩萨”,也不懂什么是修行。慈济教会了她,修行不是躲在庙里念经,而是走进人群,去服务有需要的人。
她不再问:“为什么是我?”
而是问:“我还能做什么?”
因为,她知道只要还能帮助人,人生就有价值。
“失去了声带,我听见了内心的声音。”愿这声音,被更多人听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