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疫情路难行能行 温情暖人心

3月18日,大马实施的全国行动管制令,原本在3月30日解除,却因疫情愈趋严重,导致当局将行动管制令的期限延长至4月14日, 过后又再延长至4月28日,行动管制令的延长,导致无法工作的难民面对没钱交租和买食物的困境,联合国难民署(UNHCR)遂与慈济合作,成立难民援助专案,及时为难民伸出援手。

 

鉴于难民居住的范围遍及全国,此专案范围除了雪隆外,也包括槟城及柔佛。由于联合国难民署开放热线让不同族群不同国籍的难民打电话求助,因此,求助者众多,预计超过三、四千户。

来自各国的难民在雪隆一带为数不少,因此,雪隆分会遂根据社区的和气组队来负责该社区的电访和发放事宜。

志工叶宝蔚(虑蔚)是东二和气的难民专案协调之一,面对此次所承担的任务,她不讳言遇到不少挑战和克难。因东二所负责的范围涵盖吉隆坡市区如半山芭、何清园、武吉免登、安邦、班丹英达、太子园及大同等,这些地区的难民远比其他地方多,因而在取资料和发放补助金时,都需在紧凑的时间内进行。

慈济以慈善起家,走进贫困家庭伸出援手是志工常年来不曾间断的善行。往常志工接到需要者提报,会直接走进对方家庭,实地了解并给予需要的帮助。然而此次因行动管制令的限制,志工只能根据联合国难民署提供的名单进行电访,即志工用电话联系难民,从中取得资料,然后将资料上传至分会,分会再传给联合国难民署查核,批准后由发放组领补助金前往进行发放,

“由于难民多数只会讲简单的英语或马来语,因此,承担电访和发放组的志工需要懂得这两种语言;在发放时,需要遵守管制令准则,只能一辆车一个人,发放当场也只允许两个志工,加上在发放前,需要到各区的警察局报备,时间真的很紧凑……”

宝蔚深知难民都是手停口停的打工一族,行动管制令的一再延长,已严重影响到难民的生活,因此4月8日,当电访组和发放组的组员透过云端,在线上聆听分会专案同仁的说明后,当天就开始做第一梯次的电访,两天后,联合国难民署确认了电访资料就会给予核准;而志工一领到发放金,即刻分头去进行发放。

第一梯次发放刚结束,第二梯次、第三梯次,第四梯次的名单也接踵而来,宝蔚感受到大家是在和时间赛跑,即便在家,接到名单后,电访志工都会放下手头工作,赶紧联络名单上的难民,取得资料后即刻上传;而发放组的志工也马不停蹄地前往难民处,给予发放金,以便纾解他们的困境。

每次志工要去发放时,宝蔚就不忘叮咛大家务必戴口罩,携带分会向警察局申请的信函及联合国给予的证明信函和发放组员名单。同时也需佩戴慈济志工名卡以证明身份;在发放时,也务必与难民保持社交距离,避免直接的接触,也无需给难民签收单,只需拍照存证即可。

由于不能聚众,志工前往发放也充满挑战,宝蔚透过亲身发放及志工回传的信息,了解志工只能前往一户一户难民家,通过电话请对方出来领发放金;有时志工找不到难民提供的住址,有时找到地址却没有资料上的人名;志工唯有用电话不断联络不断沟通,务必要将发放金交到对方手里。虽然过程考验重重,但志工们都使命必达,想尽办法圆满发放。

“每一次我都祈求大家顺利完成任务、大家都平安!”宝蔚坦言,在这非常时期承担这非一般的任务,除了确保难民能及时得到援助外,也时时要为去发放的志工祝福。 “我很感恩大家勇于承担,每次从电访及发放群组中看到志工完成使命的心得,我就很感动。”

◎ 电访过程考验多

“我做访视已经三年多,一向来和寻求协助的人都会面对面交谈,所以已经习惯了这种家访的形式,现在却只能用电话询问,刚开始真的不知要如何开口?!”

骆美花(明晴)是电访的组员,她原以为电访和平时上门做家访应该没两样,直到她在电话中和难民沟通时,才发现是件不简单的事。

“我电访的难民有叙利亚和缅甸籍的难民,他们有的只会听讲一点英语或马来语,要让他们明白我要和他们沟通的事情时,往往很困难。”美花发现,由于她和难民都无法见到彼此的容貌和神情,只能从声音中判断双方是否能理解,若听到对方语气迟疑或一头雾水,她就知道对方真的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美花电访一个叙利亚籍的难民,对方和妻子都无法用流利的英语或马来语来表达,结果,电话从丈夫转到妻子,又从妻子转到丈夫手里,几经讲解又说明,两人才稍微明白这通电话是要来协助他们的。当美花询问他们的住址时,两人却回答不出所居住的地址。

志工骆美花无法亲自前往难民家做家访,只能在家里用手机联络难民以取资料。 【骆美花提供相片】

虽然了解两人面对没钱交房租和食物短缺问题,但没有正确地址,很可能就无法将发放金送给他们。美花灵机一动,便引导他们拍下水电单,因水电单上都有住址。好不容易,等到对方找到水电单,用手机拍下传来后,美花才松一口气。

除了沟通问题,也因彼此无法见面而产生误会。美花打给一个缅甸籍的难民,虽然对方懂得马来语,但他却不相信在这个时刻,有人会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他反而很吃惊美花怎会有他的电话,还有他的难民卡号码,他一直追问美花是谁,有什么目的?

尽管美花一再解释来自慈济。对方听了,还是在怀疑自己遇到骗子。结果,美花问对方是否曾寻求联合国难民署的帮助,对方才稍微放心,并透露他原本在桌球中心工作,行动管制令后,桌球中心已关门,他虽然住在老板提供的宿舍,但已经面临断粮的窘境,家里只剩一个还不舍得吃的杯面(方便面)。

当取得资料放下电话后,美花即刻又接到对方来电,原来,该难民思前想后,还是不放心,要美花拍名卡给他看看。美花只好一再保证是真的要来帮他;许是难民心中仍有顾虑,隔天又传信息说还没得到任何帮助,美花唯有请他耐心等。两天后,对方拿到发放金,即刻在第一时间传信息给美花,表示他已拿到发放金,非常感恩美花,对方还表明,他向每个人诉说已得到帮助时,都以伟大的女士来称呼志工。

这个称呼让美花略感欣慰,同时也体会到电访更要多一份耐心,以前上门家访能根据现场来和对方聊天,但在电话里,往往是问了一句,对方很紧张的回答后就没有下句了,经过几次电访后,她才拿捏到唯有先关怀对方目前的状况,和对方聊聊家里人,像朋友般的寒暄才会解除对方的不安。

遇到不会讲住址而又没有水电单的难民,更要耐心地引导他说出住家附近的一些特征,然后美花会上网寻找,寻找到了,为确保正确,她再用电话询问,得到确定后,才写在资料栏里。

“对发放组的志工来说,正确的地点很重要,在这个紧要时期,时间很宝贵。所以,我宁可多花一些时间查证,务求有正确地址,让发放的组员很容易找到,而难民也可以快速的得到补助。”
 
虽然电访要花更多时间,但美花却深感只要能帮助到这群难民,花再多时间做电访是值得的,也是必需要做的事。

◎ 温暖人心的声声感恩

“谢谢您的帮忙,您们是具有爱心的志愿者英雄!”

一句发自肺腑的感恩、一则来自内心的短讯倾诉,让负责电访的志工邓丽娟(慈志)感动复感触。她万万没想到一通电访也能为困境中的难民带来温暖的爱。

丽娟坦言,平时很少接触难民,对难民的背景不太了解,此次承担电访,在沟通中,才蓦然惊觉难民背后的辛酸和悲苦。

“刚开始要电访时,想到这些难民在疫情笼罩下,心情一定很惶恐,所以,在和对方沟通时,特地放慢语调,尽量以柔和语气和对方交谈,没想到被一位罗兴亚族的难民称呼我是天使……”

丽娟难忘当她关切地慰问这位难民莫哈末(Muhamad)时,对方毫不隐瞒地诉说面对的苦。原来,这位年轻的爸爸与妻子及十六个月大的儿子同住。他坦言和妻子的心情都很沮丧,因为他的儿子一出生就是唐氏儿,为了要时常带儿子去看诊,他只能选择做些散工,平时的生活已经很拮据,现在面对疫情和管制令,不但无法工作,也没有钱交租金和买孩子要喝的奶粉,甚至连要带孩子去看诊也没有钱,他担忧不但要面对断粮,也要面对随时会被房东赶走的厄运。

种种无奈和害怕流露在倾诉中,让丽娟深感不舍。于是,她放下电话后,即刻上传资料,并一再强调这户人家面对的窘境,希望分会和发放组能尽快处理,给予援手。由于莫哈末曾带儿子去慈济义诊中心看诊,因而很快就确认资料,而发放组的志工也接到信息,在电访后的第二天就将发放金送到莫哈末手中。

志工邓丽娟也是电访组员之一。透过电话虽然无法看到彼此的神情,但她以关怀的语气和对方互动,拉近彼此的距离。 【邓丽娟提供相片】

莫哈末拿到发放金后,特地写一封感谢函传给丽娟,信中告知他已经得到援助了。他知道这是联合国和慈济给他的补助,他非常感恩在最绝望无助的时刻及时得到援助,这份恩情他永生难忘。他也感激丽娟在他最惶恐时刻,以柔和语气关心他们一家,他形容那是天使的声音,让他特别温暖。他也祝福丽娟和所有帮助他的人永远幸福、健康和平安!

丽娟读着莫哈末传来的信息,并得知对方已经带孩子去看诊,而且也买了孩子及家里要吃的粮食,她也感到宽心,并回复对方说:“不用说谢谢,这是慈济人应该做的事情。我的师父(证严上人)教导我们付出不求回报。您的孩子之所以会选择来到您的家庭。是因为您有极大的爱心照顾他;不要放弃希望,将您伟大的爱献给他,并在有机会时可以帮助他人。在此献上深深的祝福!”

深含真挚祝福的言语如寒冷里的火炬,让不曾见面的两人都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情是任何疫情都无法阻挡的。丽娟深深期盼,愿病毒早日‘疫’除,让苦难者能重过正常的生活。

◎ 平安就是最大的福气

志工谢惠英(虑洵)自三年前从杏坛上退休后,就一直在家做‘煮’妇。此次因为同修何赞文(惟宾)也是东二难民专案的协调之一。当她知道电访组缺人时,在师兄鼓励下,遂报名成为电访组员。

懂得英语、马来语的惠英在开始电访时都还能应付自如,虽然期间也遇到像美花般的问题,有位罗兴亚族的难民不信任她,迟迟不肯用手机拍下难民卡传给她、以便证明身份,也让她无法完成报告。

想到资料不足,这位难民就无法得到援助了,为了不让这份善心错失,惠英想到安邦合心难民学校(Unity School )有一位罗兴亚族的学生,和她甚熟,于是,她特地请这位学生用罗兴亚语和该难民沟通,终于得到对方的信任,迅速传来难民卡的相片。

“没想到要帮助人也这么困难,现在才知道助人也要有方法,其实我也能理解对方不信任的原因,毕竟,他们已经快一个月都没有接到任何电话说是要来帮助他们的。”

COVID-19难民援助专案自4月8日开跑,受到帮助的难民透过手机传达感谢信函。 【邓丽娟提供相片】
刚得到补助金的法蒂玛抱着刚出生的儿子表示母子平安!她也谢谢志工的迅速帮忙,让她能顺利进院待产。 【谢惠英提供相片】

当该难民传来信息说已拿到发放金时,从信息里也能感受到对方的感激之情。除此,惠英也难忘当4月18日打电话给一位缅甸籍妇女法蒂玛(Fatimah)时,对方坦诚相告,她目前正怀着第三胎,预产期就在月底。

法蒂玛已经有个四岁的大女儿和十五个月大的儿子;她无奈地诉说,丈夫原本是个木匠,在行动管制令前两个月已经失业,一家人靠平时的一点储蓄过活,现遇到行动管制令,无疑雪上加霜,她不但担心生活,也忧虑生产时没有钱进医院待产,到时不知如何是好。

同样是身为人母的惠英可以体会到法蒂玛心中的忐忑,于是,除了给予安慰外,她也马上将法蒂玛资料上传,并注明对方随时会提早生产,极需要发放金来待产。

“因缘就是这么不可思议,我在21日接到法蒂玛电话,她诉说从20日晚上肚子就很痛,似乎孩子要提早到来了。我一听,过了一天还是阵痛,也担心她会早产,遂叫她赶紧到医院去,万一真的要生产,在医院总比在家安全,因为这时候也找不到接生婆来家里接生。”

惠英嘱咐法蒂玛尽快到医院去的同时,也明白到对方身无分文,很可能无法顺利进院生产。她遂赶紧联络发放组,看看法蒂玛是否能得到发放金?当得知法蒂玛的发放金已经批了,她遂请赞文赶紧拿发放金送到医院去,她知道这笔钱对该法蒂玛来说,可能是救命的钱财。

赞文赶到医院时,正巧法蒂玛还在等待病房;法蒂玛强忍阵痛,不停地道感恩,她很感激这笔钱,可以让她顺利进院待产。

22日晚上,法蒂玛传来一张抱着婴儿的相片,她传信息告知惠英,孩子已经在早上出生了,母子平安!她也感恩在紧急时期得到慈济和联合国难民署的帮助,让孩子能顺利出生。

“这个时候,平安就是最大的福气呀!”惠英以虔诚的心祝福这个家庭;看到相片里母子都安好,她这几天悬挂在半空的心终于落地了。

鉴于行动管制令从4月28日又再展延至5月12日,为了能帮助更多难民度过难关,联合国难民署与慈济决定延长对难民的援助。因此,接下来将有第五梯次或更多梯次的电访和发放,电访和发放组的志工都不以为苦,也不松懈,大家都期待能再次为在异乡的难民尽点棉力。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