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物资发放 援助无国籍人士

发放后,村民偕同孩子提着物资回家。 【摄影:谢念祥】

甘榜森布兰(Kampung Sembulan)是距离亚庇(Kota Kinabalu)最近的村庄之一,大部分的房子都是建筑在水面上。 居住在此地的居民,种族参差不齐,有本地的、也有来自印尼(Indonesia)及菲律宾(Philippines)。社区志工对这个村庄并不陌生,因为每年的新芽助学金,都有大批居住在甘榜森布兰的中小学生申请。

 

提报人江古(Janggut)是一位和志工江桂萫(明贵)颇为熟悉的码头搬运工人。在大马实行行动管制令期间,江古面临断粮困境,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向桂萫借钱应急,并告知桂萫在他居住的村里,还有很多没有身份的劳工,情况和他一样,不但没有了收入,也得不到政府的津贴补助。

桂萫在了解了村民的困境之后,即刻向慈善组汇报。江古及村里的酋长阿里末(Alimat Wahid)负责帮忙收集名单及联系号码,过后慈善组把名单分配给社区志工进行电访。

◎ 物资到位 受惠者欣慰

2020年6月28日发放当天,志工提早到达由甘榜森布兰酋长阿里末提供自己住家的外围的发放场地,阿里末也把家里的桌椅借出,让登记工作更为顺畅。阿里末是当地官职人士,是政治委任的土著酋长(Ketua Anak Negeri)。阿里末表示,村民在接到发放通知后,一大早就来到现场等候。

疫情期间,人人必须提高警惕防疫。志工在发放开始之前,报上受惠者的名字,让他们先排好队伍,为他们测量体温,确保每一位都有戴上口罩。之后再请他们到登记处登记。志工审慎地进行名字核对。

负责人张植青向村民介绍慈济,也带上证严上人的慰问与祝福。 【摄影:谢念祥】
志工用心地进行名字核对。 【摄影:谢念祥】

行管令规定社交距离,受惠者遵守规定,规规矩矩地排列整齐, 聆听负责人张植青(惟远)致词。植青在介绍慈济时,也带上证严上人的慰问与祝福,期望他们早日脱离断坎断粮的困境,更不忘呼吁灾民减少肉食,成为素食者,让他们知道肉食带来的种种灾难,包括新冠病毒。

负责人张植青致词完毕后,受惠者顺着次序走向摆放生活物资如米粮、食油、鸡蛋、面、奶粉、酱油、盐、饼干等的台前,以拍照替代亲笔签收,最后才到卡车后车厢领取物资。由于救济品数量挺多,村民就先把物资放在一旁,再通知家人前来帮忙搬回家。其中有两户村民的家人外出工作,没有亲友协助提携物资,志工主动驾车把他们载送到住家附近,让他们感觉欣慰。

◎ 遗忘族群 衷心感恩表谢意

苏米雅(Surmiya)受访时说她已经欠了三个月的房租,幸好房东通融,在行管令期间,暂时不收房租,让他们继续安心地住下去。苏米雅的丈夫之前靠捕鱼为生,而如今要出海,必须事先申请执照,但有关当局并不会发执照给无国籍居民;处在这样的窘境,苏米雅承受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

她万分感激慈济发放的救济物资,即时的援助,让她和家人不再为缺粮而惶恐。她说:“我的两位孩子,最小的才两岁,已有几个月没喝奶,我每天煲粥,然后用粥水加白糖让孩子当奶喝。我知道没营养,但我实在是没钱买奶粉。”

姆妮拉(Munirah)向志工诉说:“丈夫是建筑工人,在疫情期间,生活很苦,不得已把首饰当掉换取金钱。”前几日姆妮拉的丈夫才刚刚回到工作岗位,还没有收到工资,幸亏收到慈济发放的物资,让姆妮拉感到安心。

沙立(红衣)很庆幸收到生活物资足足,能让他和家人在这一两个月内得到三餐温饱。 【摄影:谢念祥】
姆妮拉(中)在疫情期间,生活很苦,幸亏收到慈济发放的物资,让她感到安心。 【摄影:谢念祥】

五十五岁的沙立(Salip)很怕就这样在疫情期间失去工作,虽然政府在五月中旬已开始分领域解封,但沙立还没接到老板的通知。他之前在一间豪华独立屋当园工,老板要他先自付做健检,但因为在停工期间,没有收入,所剩的积蓄也不多,不敢到医院做新冠肺炎检验。

他表示,很庆幸有慈济的援助,这些生活物资足足能让他和家人在这一两个月内得到三餐温饱。他说:“我现在能用自己的积蓄去做健检,希望老板履行他的承诺,让我早日回到工作岗位。非常感谢你们,在我最潦倒的时候出现,及时为我和家人解决困境。”

他最后补充:“至今,我还是不敢相信我们这一群被社会遗忘和歧视的族群,竟然也能像本地人一样获得救济品。我代表我的家人和所有的受惠者,衷心感谢您们。”

虽然新冠疫情影响及改变了许多家庭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疫情期间,也见证了许多温馨故事。慈济人有形的发放及无形的祝福,让真善美事迹在民间循环。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