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手作游戏教环保 照顾户乐中省思

要在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岁末发放活动上,抓紧大众十五至二十分钟的注意力,将“环境保护”、“垃圾减量”此等严肃话题,简易传达,志工制定三大策略: 观赏(戏剧)、手作(手工)和体验(游戏)。
坐着轮椅的罗瑞兰和先生周添福(左一)参与“减塑救海洋”活动。【摄影:钱福权】

2019年12月29日,马六甲岁末发放活动,慈济照顾户为座上宾。慈济志工合演话剧,场景是社区早市,从家庭主妇随手携带的塑胶瓶袋,谈到闪电水灾,及即将饱和的土埋场,以及山上每天增加一千吨的垃圾中,大部分是厨余。

购物和丢弃前,先想一想,志工提到环保5R,每一行动后搭配简易动作,像双手交叉是“拒绝使用(Refuse)”,双手横在胸前转动是“重复使用( Reuse)”比划三角形是“回收(Recycle)”等,加深印象。

慈济志工透过话剧,推广减塑。【摄影:郭巧云】

垃圾减量策略,是让物命延续。像明年是庚子年,大爱妈妈现场教用旧红包,剪剪贴贴做成逗趣可爱的小老鼠,各族看了爱不释手。

除此之外,旧衣服是环保站回收量最多的,大爱妈妈也带来多件旧T恤,布料不一,剪剪裁裁,做成回收袋再使用。

◎ 旧衣服 手工袋

印裔妈妈珂玛拉娃丽(Komalavalli A/P Dharmalingam)和女儿,在短时间内完成手作红包老鼠和旧衣服袋子。

珂玛拉娃丽说,红包老鼠很可爱,可以当作礼物送给人;将旧衣服回收再制成袋子,可以用作环保袋。

“这是不用花钱就可以完成的一门手工艺术,感觉带它出门很特别,我和孩子都有兴趣。”尤其从刚刚的话剧中得知垃圾山的“盛况”,常使用塑胶袋的她,找到了替代方法。

珂玛拉娃丽(中)和女儿开心地拿着完成后的旧衣服袋子展示。【摄影:周世清】

另一位马来友族妈妈,和女儿来到手工区首选学做回收袋。她已经开始构思,做好的袋子带回家要再装饰,钉上亮片或钮扣,变成独一无二的回收袋,让人浑然不觉是二手衣服做成的袋子。

“在家有将物品回收分类,也有孩子长大后不能穿的旧衣服,我多是把它做成枕套或其他成品,如今有更多的选择;而且自家做成的袋子,感觉可以安心使用。”她说。

◎ 游戏后 当省思

“环保”可分多种课题再探讨,大人小孩玩得尽兴,也从积点卡、旋转盘中换取奖品,所有奖品皆来自环保站的回收。

在“十指口诀”站,照顾户亲手做分类,拿在手中的回收物,有人不确定归哪一类,由志工来引导。在“环保5R”站,对照顾户已落实的环保行动,志工再从不浪费钱的角度引导思考,他们恍然这些行动也是在帮补家用。在“节省水资源”站,照顾户学习珍惜水资源,同时分享在家如何节省用水,例如小孩分享用少量的水刷牙,家庭主妇则将洗菜后的水盛来浇花、抹地……

志工布置了环保手工区,分享垃圾减量策略,教大家延续物命。【摄影:周世清】

在“减塑救海洋”,他们屈身在海底捡拾五种可回收资源,该站负责人说;“他们初以为是游戏,但我们说,其实有更重要的讯息要让他们了解,就是海洋里存在着和陆地上一样的垃圾,危害着海洋生物;我们多用环保袋,少用塑料袋,不要把垃圾带入海洋。”

◎ 我分享 我所做

坐着轮椅的罗瑞兰和先生周添福享用早餐后就来到游戏区,投入其中不亦乐乎。夫妇俩都说,在“减塑救海洋”站,看见好多塑料袋、塑料瓶等都在海洋里,导致海底生物无法生存,还会影响人们的健康。

夫妻俩做环保已有十多年,平时在家附近一边散步,如果看到可回收的物品都捡起来。罗瑞兰虽然坐着轮椅,可是还是会很尽力,协助处理报纸、塑料瓶等回收物,其他粗重的工作,留给丈夫去完成。回收所得或补贴家用,或捐给慈济,帮助其他比他们更苦的人。

拉妮(Rani A/P Palaniappan)和女儿安妮莎(Anisha Devi A/P Murugan)在游戏区5R站,举例说明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修理(Repair)是将坏了的东西拿去维修再用等等,要做到这些并不难。

拉妮(右一)和女儿安妮莎(右二)参与游戏区5R站的游戏后,抽签领取奖品。【摄影:张子恩】

拉妮表示自己曾将要丢弃的书本送去爱极乐环保教育站,看到志工如何辛苦回收资源,自己也参与数次,从中学习到如何分类,也悟到很多东西被丢掉很可惜。

“很多东西其实是可以环保的,自己没用了的东西别人或许还可使用。”拉妮表示爱极乐环保教育站即将展开惜福书计划,能把家里不要的书本送出、循环再使用很有意义。

女儿安妮莎表示妈妈虽然常常有提醒自己要环保,但似乎没起很大的作用。 “参与游戏既好玩又容易记,之前只将书本拿去环保,用过的纸张都丢掉。以后会收集纸张做回收。”她说。

看着大人小孩开心地投入,站长黄金宝(惟群)、黄雪芳(虑雪)等人也沾了喜气。他们说:“教育有多种方法,我们不是老师,对游戏一窍不通,故在网络大量搜寻与各环保讯息有关的活动,慢慢架构起四个分站游戏。”为了带给人人新创意及加深印象,环保团队突破不可能的任务,设计环保游戏,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 行动后 体会深

在活动中玩得尽兴的照顾户,不乏从环保行动中体会更深的个案。

印尼华侨李姲娜和丈夫吴万喜及孩子,全家一起出席岁末发放;四个孩子当中有两位过动儿,全场跑透透,夫妻俩轮流照顾,也动员熟悉的志工一起协助,孩子才能安静片刻。

李姲娜拥着身旁的志工说,“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十多年前嫁来马来西亚,少跟人接触,有困难只能默默承受;直到一年多前,志工上门关心,鼓励她走出家门做环保,她二话不说,带着两个孩子就去附近环保点报到了。

李姲娜(右)化身小老师,协助指点友族用旧衣服制作回收袋。【摄影:周世清】

李姲娜说,孩子过去不太合群,出来做环保后,见人不会躲起来;丈夫吴万喜则说,太太因为孩子的问题,常常以泪洗脸;走出去做环保后比较开心,在外还会捡回收物回来,收给慈济。他相当支持太太的举动,因为这是回馈慈济的行动之一。除此之外,她还发挥做糕点的手艺,在岁末发放这一天,做红龟糕让大伙儿品尝。在手工区,她有做旧衣服回收袋的经验,现场化身小老师,帮助友族裁剪衣服,指点裁剪的撇步。

李姲娜说:“以前从印尼过来,没办法认识那么多好朋友;现在遇到师姐,她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 志工陪 不足忧

单亲妈妈玛达薇(Mathavee A/P Pt. Raman)是医院清洁工,独自抚养五位孩子,今天和三位孩子一起来到岁末发放。志工卢奎方(慈誉)看着孩子一路长大,知道他们家境清寒,推荐申请慈济奖助学金,同时也给予生活补助。玛达薇担心孩子的安危,除了上学都不让孩子外出,经再三鼓励,才放心让孩子随着志工去做环保。由于家贫,之前会将可回收资源拿去变卖,换取一些钱帮补家用,自从获得慈济帮助后,所回收的资源就交给慈济环保。

“孩子参与慈济环保后,把平常收集的物品送到环保站。虽然之前是卖钱,但钱很快就花掉了;而现在把环保物送到慈济,变卖后去帮助其他人,这不是更有意义及开心的事吗?”玛达薇说。

玛达薇(左二)一家人来到惜福区采购二手吹风筒。【摄影:杨秀丽】

就读中一的儿子拉美斯(Ramesh A/L Singamani)透露,初期确实不太想做环保,因为觉得肮脏。但是,在环保站看到许多年迈的志工不畏脏也不怕辛苦地付出,自己也慢慢学习去适应这工作。 “妈妈说,我们需要互相帮助,我们辛苦,还有更多人更辛苦。我做环保一年了,懂得各种资源分类,还和志工到附近的商店回收环保物。”

拉美斯继续表示,做环保让他学习珍惜,以前喜欢就买,现在节省为先;以前东西用了就丢,现在知道很多东西可以变卖帮助他人。

观赏环保话剧,拉美斯和姊姊们更明白购买东西时应该携带环保袋等,不用塑料袋。拉美斯补充说,不浪费食物也是环保之一。

用餐过后,玛达薇一家人来到惜福区,只买了一支二手吹风筒,孩子们很开心地表示之前一直都希望有吹风筒但是觉得很贵,今得偿所愿。

一年一次岁末发放,照顾户们最后在惜福区寻觅自己的“需要”,特别是电风扇等电器被一扫而空,身心富足,满载而归。

照顾户到惜福区采购所需物品。【摄影:邓遂嵘】
Pin It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