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十二年相伴 他们站起来了

在失去健康,彷徨无措之下,他遇见了慈济,这为他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倘若那时没遇上,将又是怎么样的一个局面呢?

家住马六甲亚依沙叻(Ayer Salak)的林如育,为一名天主教徒,早年是卖面小贩。2007年,在他回家路程中突感晕眩,而从电单车上跌落在马路,不省人事,当时女儿林凯仪才五岁。路人将他送往医院,诊断后发现原来是血压过高所致。

当时林如育已患有严重的关节疼痛问题,手脚无法弯曲,行动不便,需服用止痛药减缓痛楚。因此医生建议他开刀,先解决脚的膝关节问题,抱着希望的林如育,万万没想到术后伤口溃烂,屡次不能愈合,最终被迫截去右肢。这样的剧变恰如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家的经济支柱,就这样轰然倒下而落入深渊……

◎ 点滴关心记心头

截肢后的林如育行动不便,志工协助将住家通往厕所凹凸不平之路铺平。【摄影:甘浩祯】

林如育有一兄一弟。大哥已有家室,幼弟智商低,无人雇用也无法工作,平时靠福利金过活。三兄弟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半砖半板的祖屋年代久远且失修。住家外摆放了很多杂物,因没有周全的打理而凌乱不堪。

这凌乱的情景恰似林如育的心情写照,截肢后的生活仿佛被搅乱的湖水。一家三口生活费仅靠其残障补助金与妻子的福利金来维持。家庭开销在捉襟见肘之下,无法支撑太久而衍生问题。在这关键时刻遇见贵人,同乡好友热心引荐而认识慈济,并获得慈济提供生活补助,加上教会的物资补助,勉强度过窘境。

截肢后的林如育,每天面对的考验是往返厕所那条凹凸不平之路。曾经,轮椅卡在坑洞中而人仰马翻;除此以外,屋外丛生的杂草,常引来很多红蚂蚁爬到他的睡床,被咬得无法安眠。志工知悉后于心不忍,发动团队做居家环境打扫,同时将路铺平。志工也关心厕所里的扶手设备,但基于墙壁是砂砖构造,只好作罢。

林如育有感于志工的关怀问候,故也常赠送自家种的香蕉和番薯叶回馈。他也在聆听了志工分享的慈济故事后,毅然加入月捐会员,做一个手心向下的人,以点点滴滴的善款,去帮助比他更不幸的家庭。每年的岁末祝福、一年一度的岁末发放,大家都会看到他们全家的身影。

为了让行动不便的林如育夫妇,以及孩子有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志工动员协助清扫居家环境。【摄影:郑庆浓】
志工协助居家打扫,过程中林如育不断和志工话家常,感恩志工贴心的援助。【摄影:郑庆浓】

◎ 一路陪伴安身心

关心此个案的志工邓佩瑜(虑敬)曾经替林如育办理义肢申请。历尽一波三折,等到的回复令人心碎。邓佩瑜回忆:“义肢申请到时,他的脚已萎缩,加上装义肢走路的不适、身体的无力感让他弃之不用,真是遗憾。”志工偶尔也载送他到医院做心脏、哮喘、肾脏的复诊,提醒他减少盐量的摄取并多运动。

林如育的妻子施亚斯是名家庭主妇,受教育不多的她,不谙华语,平时以潮州话与人交谈。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面对孩子在功课和情绪等问题深感棘手,唯有默默地陪伴在一侧干着急。除了家务,施亚斯偶尔会贩卖干兰花来补贴家用。她也在志工的鼓舞和介绍下,做家庭代工,贴补家用。

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施亚斯,左脚不良于行需靠助行器。日子久了,右脚渐渐出现状况而被迫施以手术;术后,慈济安排她暂住安养院一个多月,家里的三餐暂由兄嫂协助,而林如育的哥哥就负责载送其女儿林凯仪往返学校。如此妥善的安排让林如育倍感安心。

◎ 摆脱忧愁展笑颜

时光荏苒,林凯仪从小学迈入中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渐渐很在意同学投来的异样眼光:双亲残缺,家庭不富裕等问题,在与同学相较之下而萌生自卑;加上被同学欺凌,学业上不时需应用电脑和网络的操作,她一无所有,该如何是好?郁闷的心无处诉……

林如育一家早期的全家福照。 【翻拍:杨秀丽】

倾听林如育转述女儿的困扰后,志工评估遂增加补助补习费,也将旧手机送给她应用。中三考试放榜时,林凯仪的成绩未臻理想,想当医生的愿望成了泡影而导致她情绪低落。志工蔡春兰(明浦)见状便辅导她说:“最重要的是有孝顺的心,做哪一行业都一样可以奉养父母。”

这之后,志工黄锈钤(慈晶)接手此个案。她常以微信与林凯仪联络,日子久了,双方培养起好感情,林凯仪有心事会向她倾诉,黄锈钤也邀约她去访视和环保。

2019年岁末发放,林凯仪和志工黄锈钤上台与众分享一路来的温馨点滴故事。【摄影:郭巧云】

一个因跳水而伤及背脊、造成瘫痪的个案,让林凯仪看到的不是满脸忧愁,而是开朗的笑脸,让她很佩服案主勇于面对现实的精神。

这个案也让林凯仪反思:我有好手好脚,有父母疼爱,却生在福中不知福。林凯仪打开心胸后,人变得开朗了,她调整心态,将压力转为动力,并决定在学业上拼搏。她说:“唯有力争上游,将来才得以改善家庭状况来回报父母。”

◎ 重拾家庭的安乐

林凯仪捉紧时间,发奋努力求学。在2018年完成中五教育,她凭着良好的成绩,得以报读英迪学院(INTI International College Kuala Lumpur)。

现在林凯仪在补习中心上班,周日就到吉隆坡上课,以半工半读的方式,来完成为期两年的工商管理课程。父母以她为傲,也了解到女儿在外打拼的辛苦,疼女心切的林如育,为了减少女儿在路上的奔波,便以平时的储蓄资助她购买一辆二手车代步。

假日时,林凯仪就回家探望父母,驾车载久没出门的双亲去兜兜风。每当听到女儿要回来时,朝思暮念的林如育就会感到很高兴;而日夜担心的施亚斯,就会烹煮她喜爱的食物让她品尝。的确,食物中那妈妈的味道是无法替代的。

十二年来,许多志工都曾上门关怀林如育一家。岁末发放会中,只见志工们开心与施亚斯寒暄,关心近况。【摄影:廖志勇】

慈济补助的个案,除了提供有形的物资,更重要的是让案家能独立自主,开发内心的富足,并将爱心延续下去。恰似林如育这一家,在许多志工的陪伴与鼓励之下,度过了十二个年头,也让案家看到希望的曙光就在眼前。

Pin It
Tags: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