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静思堂 承载着家的感情与记忆

“家”对你而言,是什么样的记忆? 即使家的样貌在转变,但不变的是温暖与心灵上的归属感。

远远就看见马六甲慈济园区围墙外,有一道身影背着割草机专心地除草,而一踏进园区内,不远处也传来割草机的声音,几个身影或是除草,或是弯着腰整理花草,或是修剪树木,人人各司其职,挥着汗水埋头苦干。

突然,草丛旁冒出一个人头,原来志工朱柏铭(济昱)低着头在拔除水沟旁的杂草与清除沟内的杂物,志工甘浩祯(济帛)开玩笑地说:“我们都很会躲,那边草丛里也有两位,树旁还有一位。”

每个月至少两次,这一群约十人志工团队总会相约前来静思堂整理花草树木,顶着烈阳伴随着机器声、谈天声与嘻笑声,让园区四周充满着温馨欢愉的气氛。

◎ 用心堆砌家的温暖

今年年初,李文迁邀约大家一起维护园区的花草树木,自己也做得不亦乐乎。【摄影:李经志】

“早期,马六甲慈济园区地上每一块连锁砖,墙上的油漆,以及每一棵花草树木与维修工作,都是志工亲手做和维护的。”投入志工约二十年的李文迁(济中)回忆说道。

早期不管是园艺还是维修事务,几乎都由志工们一手包办,人人虽然都不是专业人士,但靠着摸索和学习,逐渐培养出十八般武艺,不管是电、水、木、园艺、建筑到修理轮椅等,志工都愿意去尝试,人人都是边做边学。 “来慈济免学费,保证学到会。”李文迁笑言在慈济常听闻这句话,也确实如此。

无形中建立起志工们的情感与团队精神,不管什么事,只要一邀约,志工纷纷前来投入,不分你、我、他,也不分社区或岗位。人人欢喜投入,经常做到忘我的境界,夜深了还舍不得回家,总要在任务结束后与大伙儿聊上几句话才满足地踏上归途。

当大人投入连孩子也带在身旁一起做,久而久之与其他志工的孩子也建立起深厚的情感,李文迁满脸笑容地说:“小孩子们即使打扫厕所都很欢喜呢!”现在孩子们都已出社会工作,有些在其他城市、国家,但只要回到马六甲这群孩子必定相约见面,感情的建立与大人一样都是从园区开始,直到现在。

◎ 法喜是永续的秘方

1996年就加入慈济的志工李士能(济勋)认同地表示,以前不分功能组也不挑选工作,大家一心投入,一起完成,格外开心。身体疲累但内心很法喜,因此能持久投入在志工行列。

他分享说:“当文迁年初时邀约我们一起维护园区的花草树木,让我找回以前一起作伴,一起做事的感觉,真好!”

随着时空的转换,志工们职责越分越细,也分社区承担事务,往往专心于圆满活动而少了温馨的互动。因此,当李文迁获知一个月六百令吉的外包除草费用,了解此笔费用对于慈济是沉重的负担,也想要让志工找回当初一起做事的欢乐与回忆,主动承担下任务,并着手号召志工团队。

志工接到邀约纷纷投入,也有人耳闻自动加入,团队至今有十人,从2018年1月开始维护园区内花草树木,人人秉持“静思堂是志工们的家,家就要靠大家来打理和维护”。

◎ 维系紧密情感之处

“人要爱,花花草草也要爱。静思堂内外都留下我们走过的足迹,也有我们甜美的回忆。”投入慈济二十年的甘浩祯分享感受。他直言,慈济园区是凝聚志工感情的地方,也是大家建立默契的所在,虽然做到身体很疲累,但心却不曾累。每次总是期待来到静思堂的家,假如没看到谁还会关心询问,会想念对方,这个“家”建立起也维系着大家的情感。

加入慈济十五年的志工朱柏铭附和说道:“现在园区和以前样貌都不一样了,我们几个臭皮​​匠凑在一起看看可以回复以前的原貌吗?”由于将园艺工作外包给工人打理,总是优先处理草地上的杂草,却忽略了树木、树丛等修剪,以至于逐渐出现杂乱无章的情景,甚至挡住车子进出的视线,有安全上的考量。

因此为了找回以前一踏入园区就能感受到花草树木的美,能放松心情、感受宁静与欢喜,团队开始着手整理和美化环境。只见李士能弯着腰、低着头瞄准小树丛的顶端、侧边,拿着修割机器用心地一点一滴去除参差不齐的小树枝。暂告一个段落后,又发动割草机除草地上的杂草,烈阳下衣服都湿透了,身体劳累但脸上有着无限的满足。李文迁赞叹地说:“有一次李士能要远行,特别打电话通知我,请我将做园艺的时间往前挪一个星期,不想错失机会。平时假如我慢一点通知大家,成员开始追着我询问时间呢!”

◎ 以身示教让家鲜明

另一位投入慈济约八年的陈念清(惟清),本身喜爱园艺,一接到邀约电话便开心加入。原来他对于园区内的花草早有想法,正好借此机会付诸于行动,首先他将义诊中心外和多功能教室外围茂盛的花草拔除、整理。下一步,则将静思书轩外高大的竹子除掉,之后计划再将竹子种在花盆里,以减少竹子长得太高大的困恼,也保持书轩外观的明亮整齐。

“现在和团队嘻嘻哈哈边做边聊天,做得真是开心!有天,Charlie(甘浩祯)路过,看到我在草场上盖证严上人小木屋,也自动跑来协助铲土打地基,铲到他手都起泡了。”陈念清叙述着。路过看到就卷起袖子一起做,当作自家事主动投入,这一年来彼此的情感在无形中建立,对于“家”的感觉陈念清更能感同身受。

打地基所挖起来的草,因为还黏附着土块所以有些沉重,陈念清和甘浩祯合力将其放入推车内,沿路铺补在草地上光秃秃之处,即使需要多花费气力去做,也不愿浪费一丝一毫,用心呵护一草一木。两人你一言我一句地表示,让草地光秃之处可以再生,美化环境,又不用花钱去买草来种,一举数得!

看到后进志工陈念清加入团队,对于家的感受有深刻的体悟,志工黄志清(济清)开心地表示,自己以身作则就是希望透过资深的陪伴和带动,让后进的志工有所跟随,了解“家”的意义与做慈济的心。因此即便刚做完化疗,他稍做休息随即归队。戴上帽子,躲在树荫下修剪树枝。 “维护家的整齐,守护好家园是志工的责任。”他精神奕奕地说。

◎ 心是家巩固的基础

大家各司其职,维护园区的整齐及美。【摄影:李经志】

而团队中唯一的女众也是最年长的七十八岁志工张秀叶(明岵)开心地表示,几乎每个人都很熟识,十几年前就常一起做环保,现在各自在社区付出,趁这个机会能再次相聚。她满脸笑容地说:“他们割草和修剪,我就负责弯腰捡拾这些杂草枯木,尽我一分力量,因为做得很愉快,志工之路才能坚持走到现在。”

朱柏铭认同地表示,生活中每一样都是法门,不管是什么工作,只要志工愿意投入一定能有所学习,也就是上人讲的佛法生活化。此修行的方法,唯有亲自投入才能体悟出一本属于自己的生活经,也才能越修越开怀。

“人多力量大,做慈济的心因为紧密的情感而越久越弥新。”李文迁经验分享说。

如同以园丁的心呵护花草树木,以家人的爱守护静思堂的家,不挑工作与岗位,只要用心投入去做,从中获得欢喜才有法喜,内心法喜则家才能由内而外真实地散发着温馨,心灵有所依归,志工之路才能走得稳固而长久。

环视园区,将近一年的时间,在团队细心呵护与照顾之下,一草一木逐渐有了新气象。团队心中的感动和喜悦无以伦比,因为“家事”,让他们重温往日的情怀,再次牵起大家对于“家”深刻的情感,也是彼此情感联系和寄托之处,处处洋溢着温馨的气息,仿佛花草树木也活络起来,随风摇曳与踏进园区的每一个人热情地打招呼。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