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屠妖节启善念 期盼共善美好

“屠妖节发放”活动的每个环节既富有教育意义,也充满了趣味性,冀望激发与会者的慈悲心与行动力。 【摄影:李国强】

 一个善行,能改变多少家庭?一双手,能扭转多少命运?每一分小善,如投入竹筒的硬币,汇聚成改变命运的力量。 “屠妖节发放”活动体现了“小钱行大善”的理念,让每个参与者明白,心中有爱,就能带来光明与希望,帮助无数家庭走出困境。

雪隆慈济于2024年10月13日举办了一场“屠妖节发放”活动。诚邀社区的印裔感恩户共同参与。这不仅是一场物资的发放,更是一场心灵的盛宴,一次文化的交融,展现出慈善的真正价值。

◎投一个硬币 一人一善行

屠妖节象征着光明战胜黑暗、希望战胜绝望,对于印度文化中的每个家庭而言,这个节日具有深远的意义。尽管屠妖节提前庆祝,却依然吸引了逾一千名感恩户和慈济志工前来共襄盛举。吉隆坡慈济静思堂已被精心布置,营造出节庆的氛围迎接大家。

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巧妙结合了慈悲与喜舍的精神。 “竹筒岁月”活动,让参与者体验到存小钱、行大善的理念,借助每天投一个硬币入竹筒,让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慈善,点滴之爱汇聚成海。

米绘印度传统图腾成为了现场的亮点,来宾们纷纷排队留影,笑容洋溢,热闹非凡。每个家庭都期待着拍照的瞬间,享受着文化交融的美好氛围。屠妖节的米绘印度传统图腾通常用米粉、颜料或花瓣在地面上绘制,它象征着祝福。图腾前以英文和淡米尔文绘出“五毛钱可救人” ,寓意着“共善”的美好期盼。

屠妖节象征着光明战胜黑暗、希望战胜绝望,对于印度文化中的每个家庭而言,这个节日具有深远的意义。【摄影:伍诗昱】
米绘印度传统图腾成为了现场的亮点,来宾们纷纷排队留影,图腾前以英文和淡米尔文绘出“五毛钱可救人” ,寓意着“共善”的美好期盼。【摄影:陈德铭】

◎多样化节目 共善的意义

讲经堂内的话剧演绎也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进一步强化“共善”的深远意义。话剧通过生动的剧情,提醒每一位观众小小的善举都能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改变他人的命运。

每一位与会者都被鼓励以“一人一善”的方式,将自己的微薄之力化作改变的力量。正是这样的信念,让每一个小小的善举,如五毛钱的投竹筒,能够在关键时刻拯救一条生命。话剧结束,前排会众形成左右两行,纷纷上台投竹筒响应支持。

“竹筒岁月”活动,让参与者体验到存小钱、行大善的理念,借助每天投一个硬币入竹筒,让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慈善,点滴之爱汇聚成海。【摄影:陈德铭】

古娜孙德丽(懿祥)十年前,她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绝望。如今,当她站在台上,面带微笑,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她曾经是如何一步步从困境中爬起来。这一切的起点,竟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行动—— “一硬币投竹筒” 。

十年前的她,生活被家庭的重担和情感所压抑。她的世界充满了愤怒和仇恨,她感到无助,每天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但慈济的志工每个月都会到她家,鼓励她从小事做起,开始每天存下十仙与祈祷。

她选择了相信。于是,每天早晨,她和孩子一起,将那十仙郑重其事地放入“竹筒” ,心里默默祈祷,希望生活有所改变、希望能够消除对丈夫的愤怒,祈求内心的平静。尽管每天存一枚硬币看似微不足道,但这种坚持为她注入了力量,也为她打开了改变生活的契机。

六个月后,一个电话捎来出乎意料的惊喜——丈夫主动提出去康复中心,不再打扰她和孩子的生活。这个消息仿佛是一缕曙光,第一次让她看到了摆脱暴力生活的希望。她形容这是她人生的“第一步” ,也是她的第一个奇迹,她感受到了一丝轻松。

然而,第二次的考验来得更加残酷——她的孩子因病需要进行手术。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医生甚至预告孩子可能无法生还。在那段心如刀割的日子里,她依然坚持投硬币入竹筒,且志工也一直陪伴她,为她祈祷,让她感受到温暖与力量。

在十一天的煎熬后,她的孩子奇迹般地康复,成功脱离危险,健康出院。这是她的第二个奇迹,她深信这一切与她的坚持——每天存下十仙助人和持续祈祷密不可分。如今,孩子已经十一岁,健康成长。

现在,她有两份工作,搬了新家,生活越来越好,找回了平静和快乐。她希望自己的经历能鼓励大家:“不要因为生活困难就放弃帮助别人。哪怕每次存下小小的十仙,也能累积成大爱,帮助更多人。”

她回忆过去:“十年前,我也是接受帮助的人。”如今,已从受助者变成帮助他人的人。 “感谢慈济,也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走在这条前行的道路上。谢谢大家。”

古娜孙德丽十年前,她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绝望。如今,当她站在台上,面带微笑,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她曾经是如何一步步从困境中爬起来。这一切的起点,竟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行动——“一硬币投竹筒” 。【摄影:庄贵贺】

◎爱汇聚成海 教育路圆梦

另两位人物站在台上分享她们的故事,亲身见证了每一个小小善举如何在瞬间汇聚成希望与力量,帮助了她们的成长。她们的经历让大家体会到慈善的意义。当她们讲述时,台下的观众都全神贯注地聆听… …

蕾努卡的故事充满坚韧与感恩。蕾努卡回忆起十一年前,她的父亲在交通意外中失去左腿,无法工作,母亲则成为家庭支柱。家庭正面临经济困境时,她感激慈济的援助,特别是公车费,减轻了家庭的压力。志工们不仅关心她的需求,还鼓励她在学业上努力,并建议她担任圣淘沙课辅班的小老师。

这段经历让她逐步走上了教育的道路。如今,蕾努卡已成为真正的教师,回到圣淘沙课辅中心,致力于帮助更多学生。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回馈曾经帮助过她的人,并在教育之路上继续前行。

二十二岁的安德丽娜,就读于马来西亚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安德丽娜家境清寒,四姐妹的教育费是家庭的重担,幸好从2 012年开始,她和妹妹连续获得六年“慈济新芽助学金”,她也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

她感激慈济给予的帮助,不仅在学习上提供援助,还为她送来生活费,帮助她度过宿舍生活中的困难,让她得以专心学业,实现成为老师的梦想。

这些年来,慈济的支持让她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也深深影响了她。受到慈济志工的启发,安德丽娜希望能成为志工,让更多人感受到爱与关怀。

今天,她满怀感激之情,感谢曾帮助过她和她家庭的每一位善心人士,她看到了希望,也决心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蕾努卡(左一)的故事充满坚韧与感恩。蕾努卡回忆起十一年前,她的父亲在交通意外中失去左腿,无法工作,母亲则成为家庭支柱。家庭正面临经济困境时,她感激慈济的援助。【摄影:庄贵贺】
安德丽娜(中)感激慈济给予的帮助,不仅在学习上提供援助,还为她送来生活费,帮助她度过宿舍生活中的困难,让她得以专心学业,实现成为老师的梦想。【摄影:庄贵贺】

节目环节中最令人期待的,还有巴生圣淘沙课辅班学生们带来的印度舞蹈表演,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与文化的多样性,让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共鸣。孩子们的表演充满活力,当他们在舞台上旋转跳跃时,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响彻整个会场。最后,节目以《一家人》手语呈现圆满落幕。

十八岁学生迪瓦安(Deva Amn)曾经也是圣淘沙课辅班的学生。今天特地前来支持堂兄弟和弟弟的舞蹈表演。他表示,这次活动意义非凡,不仅仅是参观,而是对慈济有了更深入了解。

尤其对话剧中的《五毛钱的力量》深感共鸣。虽然有些人认为五毛钱微不足道,但他相信微小的捐款也能积少成多,帮助那些需要的人。他曾经收集回收物资捐赠贫困者,感受到助人的意义和力量。

这次活动让迪瓦安深受启发,不仅感受到慈济的文化交融,还促使他更加关注基本人类的需求如食物、水和住所,而不是物资的欲望,并默默许愿:“希望每个人都能得到生活基本需求的满足。”这让他觉得这次的屠妖节庆典有着与往年不同的意义。

巴生圣淘沙课辅班学生们呈献印度舞蹈和《一家人》手语演绎,让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共鸣。【摄影:邓亦绚】
迪瓦安(右一)享受节庆的欢乐,也备受启发,尤其是《五毛钱的力量》和助人的悲心,他深感会更加关注基本人类的需求如食物、水和住所,而不是物资的欲欲望。【摄影:陈德铭】

◎分享的美德 感恩于心中

内场节目结束,感恩户被引领来到素食自助餐区,志工为他们准备了美味的印度风味素食佳肴。慈济一直以推广素食为己任,这不仅是味蕾的飨宴,更是提醒大家对生命的尊重与感恩。

而二手衣物惜福区,则鼓励大家以实际行动支持环保,将不再需要的衣物转化为对他人的关爱,展现出分享的美德。这一区域的设置,不仅促进了资源的重复利用,也传递了珍惜和知足的生活态度。

发放的礼包准备了十样健康的净思食品,有大燕麦、五谷粉、蔬食面等…… 。慈济志工们悉心分发每一份物资,让“感恩户”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支持,冀望这份关怀犹如一股暖流,流入心中让人倍感温暖。

感恩户被引领来到素食自助餐区,志工为他们准备了美味的印度风味素食佳肴。这不仅是味蕾的飨宴,更是提醒大家对生命的尊重与感恩。【摄影:李国强】
二手衣物惜福区,鼓励大家以实际行动支持环保,将不再需要的衣物转化为对他人的关爱,展现出分享的美德,让感恩户欢喜挑选适合的衣物。 【摄影:蔡梦萍】

● 

“屠妖节发放”活动的每个环节既富有教育意义,也充满了趣味性,冀望激发与会者的慈悲心与行动力。这场活动不仅是屠妖节的庆祝,更是一场心灵的洗涤,让人们深刻体会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就可以为社会带来希望与光明。
 

志工悉心分发每一份物资,让感恩户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支持,冀望这份关怀犹如一股暖流,流入心中让人倍感温暖。【摄影:邓亦绚】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