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备灾抗灾 人人有责

“一场洪水,将一群善良的人带来我们的村庄……”2014年东海岸大水灾,一间回教堂的宗教师如是表达他对慈济的感恩;简单的一句话,却深刻地烙印在志工陈顺福的脑海中。

配合10月13日国际减少灾害风险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马来西亚国防大学(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 of Malaysia)人道援助和减灾研究中心(Humanitarian Assistance and Disaster Relief,HADR Research Centre)与大马人道关怀组织(Humanitarian Care Malaysia,简称MyCARE)和慈济基金会合作,于2019年10月12日至14日在吉隆坡慈济静思堂举办“HOPE 2019”展览会,希望提高大众的备灾意识、如何减轻灾区的环境问题以及启发他们加入志愿服务。

配合10月13日国际减少灾害风险日,HOPE2019展览会在吉隆坡静思堂举行。 【摄影:颜嘉德】

◎ 救援平台 无分你我

为期三天的展览会共吸引了近千人的到来;主办方邀请了包括国家天灾管理机构(National Disaster Management Agency,简称NADMA)、马来西亚民防部队、马来西亚气象局、马来西亚消防局、联合国难民署(UNHCR)、联合国人道主义应急仓库(United Nations Humanitarian Response Depot,简称UNHRD)、国际灾难援助组织和大马医药援助协会(Mercy Malaysia)等专业团体,为大家带来全面性的备灾、救灾和抗灾的一系列相关知识。

除了视觉展览、视频放映以及多场内容丰富的人道援助讲座会以外,马来西亚消防局和大马特别天灾援助及拯救队(Special Malaysia Disaster Assistance and Rescue Team,简称SMART)还提供了现场救灾演习,让大家了解灾难发生时的紧急应对措施。

开幕仪式于2019年10月13日举行,由国家天灾管理机构行动协调组主任阿末沙里詹(Ahmad Syahrizan Said)以鸣锣方式掀开序幕。

国家天灾管理机构的行动协调组主任阿末沙里詹以鸣锣方式掀开序幕。 【摄影:曾文发】

阿末沙里詹致辞时表示,拯救行动应该要整合所有政府相关单位、民间团体以及大众的力量,灾难当前,人人有责,亦希望这一次的活动,不仅止于这个月而已,希望大家能持续培养出备灾文化的认知,让社会更有韧力地面对灾难发生时的种种挑战。

国防大学研究与创新管理中心(Research & Special Innovation Center)主任阿兹兹米斯康博士(Dr Azizi Miskon)亦在受邀致辞时表示,展览会的目的是要提高民众对灾难的醒觉与认知,同时也提供一个平台让民间团体与政府相关单位,分享经验以及讨论灾难与人道援助所面对的问题与挑战,鼓励民众和学生踊跃响应,加入志工服务行列。

◎ 守好防线 妥善安排

国家灾难管理机构成立于2015年,扮演着灾难总协调的角色,“管理灾难拯救生命”是该机构的服务宗旨,其主要的任务是巩固各相关政府单位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关系,训练出一支专业的备灾与抗灾团队,确保人民的安全与国家的福利。

“一件意外事故的发生,要如何把它定义为一场'灾难'呢?”国家天灾管理机构行动协调副主任沙比安(Sapian)向与会者阐述“灾难”的定义—— 一场意外的发生,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要回归正常生活,是超乎社会大众能力所及的。因为它需要广泛的协调范围,结合许多政府单位、民间团体的力量才能度过难关。

国家天灾管理机构行动协调副主任沙比安冀望透过各相关政府单位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能训练出一支专业的备灾与抗灾团队,确保人民的安全与国家的福利。 【摄影:王秀玉】

虽然马来西亚算是一个平安的国家,但也经历过好几次的“灾难”,如1993年吉隆坡淡江高峰塔坍塌事件、1996年沙巴格雷(Greg)热带风暴、2004年的海啸、2014年东海岸大洪水、2015年沙巴兰瑙(Ranau)地震、2017年槟城大水灾以及2019年的柔​​佛巴西古当(Pasir Gudang)化学污染事件。

除了协调灾难管理事宜,NADMA也经常举办一系列的人民醒觉活动、制定灾难管理政策、灾后检讨,他们还管理国家灾难基金,确保每个受灾者得到应有的援助。

一场“灾难”普遍可以区分成三级,即区域性、州属性以及全国性;唯有涉及全国性的灾难,NADMA才会全权负责,但NADMA亦会支援所有不同等级的救灾行动。此外,NADMA也设有一个特别部门专门接洽非政府组织团体。NADMA会去了解各团体的专长,灾难发生时,才能找到适合的非政府组织团体来合作,执行物资发放或医疗服务等。

◎ 大爱力量 连绵不绝

诺西亚理(Noorsyazly Rameli)是大马人道关怀组织专案经理,他强调每个非政府组织都有各自的宗旨、使命和经验。他谦虚地表示,MyCARE 不是最好的组织,只是其中一个和大家共同为人道主义努力的组织,而他今天也纯粹分享心得和经验。

诺西亚理是大马人道关怀组织专案经理,他强调每个非政府组织都有各自的宗旨、使命和经验。他谦虚地表示,MyCARE只是其中一个为人道主义努力的组织。 【摄影:陈敬德】

首先,他播放影片让大家了解MyCARE简介,并幽默地以问答方式带动全场,气氛愉悦。他一一列出MyCARE从2010至2018为人道主义努力的成果。他表示,到目前为止,大马人道关怀组织爱的足迹已遍布二十二个国家,所捐出的善款高达马币1.26亿。

不仅如此,MyCARE在沙登亦成立了一所宗教学校,提供免费教育给罗兴亚难民的孩子,也和本地宝康医院(Beacon Hospital)合作,为难民、原住民与城市穷困社区提供流动义诊服务。

回顾2014年12月,马来西亚东海岸发生一场30年来最严重的水患,居民的生活瞬间陷入瘫痪。慈济志工第一时间以直升机进入灾难现场勘灾。经过评估,上人慈示全西马志工总动员参与赈灾。

这次的救灾工作,是效仿菲律宾“以工代赈”的模式为灾民清理家园。每一位来参与清理的灾民,每天都会领到一百令吉的工资。虽然开始几天只有少数灾民参与清理工作,也因为质疑慈济的这一个赈灾模式,然而,当参与的灾民领到工资的讯息传开后,参与清理的灾民人数逐日攀升!

每天看到多一条干净的道路和多一个整齐的家园都给灾民带来莫大的鼓舞。与其在疏散中心等吃、等黑夜,带着悲伤的心情入眠,灾民们选择拿起扫把走出家园。志工们真诚的一颗心感动了他们,助他们找到重生的力量。

◎ 高空救援 真实体验

1993年淡江(Ulu Klang)高峰塔(Highland Tower)倒塌的救灾过程,完全仰赖外国团队的支援。这次沉痛的经验,让拯救人员看到高空救援的需要,于是在1995年成立了SMART,获选加入的成员有来自消防局、警察和军人队伍中具备各种专业能力的相关人士。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SMART已走向国际,总共累积了十次的国外救灾经验。

为了让大家了解救灾实况,SMART亦现场展示了高空绳索(Highline)设备和模拟救援演习,他们将受灾者从山谷救出来,吊挂在绳索上的担架与救援人员靠着滑轮系统慢慢下降到灾难现场。

马来西亚消防局提供了现场救灾演习,让大家了解灾难发生时的紧急应对措施。 【摄影:颜锦源】

安置受灾者进入担架后,将安全带扣紧,确保担架翻转或摇晃时,受灾者不会脱离担架。一切安全措施就绪后,才利用人力和滑轮的辅助,将受灾者拉上来。虽然只是演习,但会众目睹躺在担架的受灾者时而上升、时而停顿,时而在空中摇晃,无不为他捏一把冷汗。

从担架走下来,志工刘荣忠虽然全身因为雨淋而湿透了,却满脸笑容,竖起大拇指说:“这个体验真好,虽然过程不是很顺畅,但我不会害怕,因为只看到天空和绳索,看不到地上。”

◎ 救灾挑战 争分夺秒

展览会的尾声,主办单位安排了2018年至2019年年度回顾,以论坛方式进行。由国防大学代表诺哈利娜(Dr Norhalina Fairuz Musa Kutty)担任主持人,邀请了NADMA代表沙其理上校(Colonel Mohd Sakri Hussin), MyCARE代表卡玛鲁(Hj Kamarul Zaman Shaharul Anwar)以及慈济基金会雪隆分会副执行长苏祈逢(济祈)探讨救灾的挑战。

展览会的尾声,主办单位安排了2018/2019年度回顾,以论坛方式进行,探讨救灾的挑战。 【摄影:曾文发】

沙其理上校认为,当一个灾难造成众多伤亡人士,NADMA在处理罹难者的遗体时,会有很大的挑战,因为鉴定身份耗时,需要安抚家属的情绪。

卡玛鲁则表示,其团体九十巴仙的慈善款项来自大众捐款,每一笔款项都要规划好。挑战就是要深入核查合作伙伴,以对每个捐款者和受益人负责,这样才能取得大众的信任。

慈济的挑战就是全马有两万多位来自不同背景的志工,大家在赈灾方面专业的知识和技术相对的欠缺。既然不是专业的赈灾人员,志工就专注于后援工作,抚慰灾民;所以希望NADMA能提供救灾知识来补志工的不足。

沙其理上校承诺如有任何单位举办赈灾和救灾工作坊,他很乐意安排NADMA专员前来分享资源,互相学习,让大家可以将灾难管理做得更好。

◎ 跨越宗教 大爱同源

二十四岁的菅野智飒(Chihaya Kanno)来自日本,应志工之邀前来参访。菅野智飒对灾难课题相当关注,因此向大马人道救援组织申请前来大马当义工。

在观看慈济摆设的救灾物品福慧床和毛毯时,菅野智飒感佩慈济的行善足迹,哪里有灾难就有慈济志工的身影,慈济对灾区和灾民持续性的关怀和帮助让她印象深刻。

菅野智飒曾以为天灾是不可避免的灾难,也感叹渺小的人类能在灾难面前改变什么,但今天聆听慈济志工的解说,她看到慈济在环保的贡献不仅是守护大地,而且能利用废弃物如宝特瓶做出毛毯、衣服等,这些可供灾民温暖的物质往往是灾难中最需要的物品。

“其实,如果全民都来做环保,保护地球,爱惜家园,就可以减少很多诸如土石流、水灾、海啸等灾难。” 菅野智飒明白减灾应由自己做起,除了日常生活中省水省电和不用塑胶袋外,她也认同茹素可以延缓地球暖化。

本身是基督徒,已响应每周五吃素一天的她,而今愿意为减少灾难、为保护动物不会面临绝种而增加吃素的次数。

来自日本的菅野智飒(右)明白减灾应由自己做起,除了日常生活中省水省电和不用塑胶袋外,她也认同茹素可以延缓地球暖化【摄影:颜锦源】

来自UMMATTEE Group的 阿立表示UMMATTEE Group和慈济的运作模式相似,希望能与慈济有跨国界的合作。 【摄影:曾文发】

"Wassamualaikum Warahmatullah Hibarakatu. May peace be upon you." 虽然宗教和种族背景有异,却无阻泰国回教组织UMMATTEE Group的阿立(Aree Arif)远道而来吉隆坡慈济静思堂,亲身体会和了解慈济在各国为人道主义付出的足迹。

阿立应MyCARE的邀请来马参于“HOPE 2019”展览会,希望和各国组织交流,了解如何更有效地帮助泰国难民,为人道主义努力。通过此展览会,他更明了马来西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灾难时给予的救援行动和资助,还有提升人道主义的方向与发展。

他表示,UMMATTEE组织和慈济的运作很相似,皆是零巴仙救济活动费用和一百巴仙使用捐款赈灾以及协助战乱国家的难民。他们救济过的国家包括叙利亚、缅甸、孟加拉、巴拉斯、泰国、寮国、柬埔寨、印尼和日本等。

他赞许慈济基金会积极响应人道主义和行动,包括拥有完善的赈灾基金管理以及志工体系。因此,他想效仿慈济的赈灾模式,在自己的国土泰国救助和教导人民,灌输他们“从心出发,不是您拥有多少钱”的观念来行善。

阿立冀望和慈济保持联系、举办活动,也期待尽快与慈济跨国界合作,救济有需要的人,推广人道主义的重要性。

三天的展览会终圆满落幕,冀望所有参展单位提供的相关讯息,能够提升会众对于备灾、救灾的知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资料来源:邹慧芬、孙慧玲、陈金香、姚雅美、陈春早、李丽心)

Pin It
Tags:

延伸阅读